集團成立龍佰研究院,下設科技管理中心、焦作研究所、德陽研究所、礦冶研究所及云南新立研發中心,開展鈦系相關工藝產品研發工作。2022年單獨設置龍佰鋰能研究院,下設電池材料研究所、石墨化研究所,專業從事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研發。
知識產權
截止2021年末,公司擁有有效授權專利680余件,其中發明專利240件,實用新型專利440余件。參與制定并且實施的技術標準43項,其中國家標準22項,行業標準19項,團體標準2項。公司注冊的“雪蓮”牌鈦白粉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。
研發投入
集團科研費用投入由2018年的近4億元增加至2021年超10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達26%。
科研實力
截止2021年末,公司員工總數近1.4萬人,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260余人;具有高級職稱40余人、中級職稱350余人、助理級職稱400余人。同時不斷與國內高校、國外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,共引進院士及國內外技術專家20余人。
進入2022年,由集團牽頭,聯合行業上下游骨干企業、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共同組建“河南省鈦基新材料產業研究院”,重點圍繞國家鼓勵的鈦基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,開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戰略性、前瞻性、關鍵性技術和產品的研發,加強對“卡脖子”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究,驅動產業轉型升級。同時,建設“粒形可控分體材料中試基地”,圍繞鈦材料及衍生產品、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等粉體材料的粒形控制課題,提供從基礎研究、工程技術開發到產業化生產的“全流程”技術服務。
此外,作為一家致力于鈦、鋯、鋰等新材料研發制造及產業深度整合的大型多元化企業集團,公司擁有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、鈦資源深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、鈦白粉清潔生產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、國家實驗室CNAS認可、河南省院士工作站、湖北省院士(專家)工作站、河南省鈦鋯粉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、河南省鈦材料綠色制造工程研究中心、四川省攀西資源綠色選冶技術工程研究中心、云南省鈦冶金與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、河南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、河南省納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產業化基地、納米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協同創新中心、四川省企業技術中心、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等多省份多領域的科技研發平臺。